- 郝志军;刘晓荷;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知识—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2021年03期 v.41;No.449 4-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7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0 ] - 郝志军;刘晓荷;
新时代学校课程必须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做优分科课程的同时,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跨学科课程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课程融合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人的育人目标;基于知识融会贯通,指向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基于育人方式创新,指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为此,学校课程着力构建起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知识—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结构框架,通过概念、主题、现象和方法等整合方式,形成学科间融合课程、领域间融合课程和活动融合课程的课程形态,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2021年03期 v.41;No.449 4-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7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0 ] - 郑刚;
课程史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传承课程思想的根基、创新课程理论的依托、课程改革的借镜和构建教育学中国学派的源头。我国课程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史研究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后,课程史研究相对沉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和课程实践的推进,我国课程史研究逐步深入。当前课程史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理论研究中不重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研究方法论亟须完善,研究队伍有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处于相对"冷门"的状况,既不利于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课程理论创新的需要。课程史研究应构建适切主题,加强史实挖掘,重视理论构建,关注现实发展,使其在课程理论完善和课程实践探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年03期 v.41;No.44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刚;
课程史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传承课程思想的根基、创新课程理论的依托、课程改革的借镜和构建教育学中国学派的源头。我国课程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课程史研究形成了第一次高潮。新中国成立后,课程史研究相对沉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和课程实践的推进,我国课程史研究逐步深入。当前课程史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理论研究中不重视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研究方法论亟须完善,研究队伍有待加强。课程史研究处于相对"冷门"的状况,既不利于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课程理论创新的需要。课程史研究应构建适切主题,加强史实挖掘,重视理论构建,关注现实发展,使其在课程理论完善和课程实践探索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年03期 v.41;No.449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翁琳;冯增俊;
近年来,国家策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推进新科技、新基建及"新工科"迅速兴起,促使教育学科因"工"之变引发教育学体系变革。因此,笔者分析了 "新工科"对小学尤其低年级阶段儿童课程的影响和变革趋向,探讨了新时代儿童课程发展新理念以及主要行动策略。
2021年03期 v.41;No.44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翁琳;冯增俊;
近年来,国家策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推进新科技、新基建及"新工科"迅速兴起,促使教育学科因"工"之变引发教育学体系变革。因此,笔者分析了 "新工科"对小学尤其低年级阶段儿童课程的影响和变革趋向,探讨了新时代儿童课程发展新理念以及主要行动策略。
2021年03期 v.41;No.44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绵涛;李莎;
教材管理学是研究教材管理现象,揭示教材管理规律的科学。探讨教材管理学的体系是要回答"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结构来论述教材管理的现象和规律"这个问题。建构教材管理学的体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一般管理与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共性和教材管理个性、教材管理措施与教材管理制度,以及教材管理与教材建设五对关系。处理好这五对关系,既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观照,又有应然逻辑到实然逻辑再到应然逻辑的观照。由这种逻辑观照所建构的教材管理学体系由教材管理学导论、国家教材管理、学校教材管理三篇九章组成。这样的教材管理学体系力求做到处理好上述五对关系,并弥补已有教材管理学体系的不足。
2021年03期 v.41;No.449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绵涛;李莎;
教材管理学是研究教材管理现象,揭示教材管理规律的科学。探讨教材管理学的体系是要回答"用一个什么样的逻辑结构来论述教材管理的现象和规律"这个问题。建构教材管理学的体系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一般管理与教材管理、教材管理共性和教材管理个性、教材管理措施与教材管理制度,以及教材管理与教材建设五对关系。处理好这五对关系,既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观照,又有应然逻辑到实然逻辑再到应然逻辑的观照。由这种逻辑观照所建构的教材管理学体系由教材管理学导论、国家教材管理、学校教材管理三篇九章组成。这样的教材管理学体系力求做到处理好上述五对关系,并弥补已有教材管理学体系的不足。
2021年03期 v.41;No.449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信林;杨若楠;虢啸虎;
新时代加强教材政治审核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体现国家意志,坚持全面标准、实践标准、群众标准的价值取向。在审核子系统、结果运用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内将教材政治审核落到实处,进一步彰显政治性、提升专业性、提高制度化水平。
2021年03期 v.41;No.449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潘信林;杨若楠;虢啸虎;
新时代加强教材政治审核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体现国家意志,坚持全面标准、实践标准、群众标准的价值取向。在审核子系统、结果运用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内将教材政治审核落到实处,进一步彰显政治性、提升专业性、提高制度化水平。
2021年03期 v.41;No.449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波;贺丽;
数字教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新方向,是因应数字时代知识观念变革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举措。进入数字时代,人类知识从"内容"向"管道"转变,知识的流动性、自组织、索引性要求教材形态从"纸本呈现"转向"在线编织",彰显知识空间意蕴、突出知识互文关系、注重知识非连续性。突破单学科体系,以资源整合建构知识空间、聚焦关键性概念,以节点凸显编制知识网络、注重导航式学习,以索引导向推进知识探险是数字教材编制的基本策略。
2021年03期 v.41;No.44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叶波;贺丽;
数字教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材发展的新方向,是因应数字时代知识观念变革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必然举措。进入数字时代,人类知识从"内容"向"管道"转变,知识的流动性、自组织、索引性要求教材形态从"纸本呈现"转向"在线编织",彰显知识空间意蕴、突出知识互文关系、注重知识非连续性。突破单学科体系,以资源整合建构知识空间、聚焦关键性概念,以节点凸显编制知识网络、注重导航式学习,以索引导向推进知识探险是数字教材编制的基本策略。
2021年03期 v.41;No.44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李寒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整体育人功能的关键。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与特点。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目标的断裂与模糊、内容的叠加与重复、教学方式的笼统与评价建设的进程不一等问题。未来的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立足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增进培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年03期 v.41;No.449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4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李寒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增强思政课整体育人功能的关键。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着自身的内在要求与特点。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目标的断裂与模糊、内容的叠加与重复、教学方式的笼统与评价建设的进程不一等问题。未来的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立足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在体现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阶段性特征中,增进培育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年03期 v.41;No.449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4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叶飞;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国家事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下激发公共治理的活力,不断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实现课程要素、课程类型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核心维度的整体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一体化与多元共治的课程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为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
2021年03期 v.41;No.449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飞;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国家事权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宏观管理和统筹指导下激发公共治理的活力,不断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实现课程要素、课程类型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核心维度的整体建设。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现,应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构建一体化与多元共治的课程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核心动力,以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为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
2021年03期 v.41;No.449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1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立宝;辛思佳;
数据分析素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数据分析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经历了由统计初步知识到数据处理能力,再到数据分析素养的演变过程。将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数据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观念与能力、素养三个阶段,阐述数据分析素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为数据分析素养在数学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质量监测四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1;No.449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吴立宝;辛思佳;
数据分析素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数据分析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经历了由统计初步知识到数据处理能力,再到数据分析素养的演变过程。将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数据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观念与能力、素养三个阶段,阐述数据分析素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为数据分析素养在数学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质量监测四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1;No.449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邢成云;王尚志;
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中,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强调整体把握课程,掌握课程的知识、方法、思想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上好数学"章起始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围绕章起始课的教学要遵循六条基本原则:统领性、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温故性、激趣性。
2021年03期 v.41;No.449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邢成云;王尚志;
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中,一个重要的改进是强调整体把握课程,掌握课程的知识、方法、思想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上好数学"章起始课"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围绕章起始课的教学要遵循六条基本原则:统领性、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温故性、激趣性。
2021年03期 v.41;No.449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章勤琼;阳海林;陈肖颖;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以评价改进教学,成为近来教育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并有效改进教学。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例,制定了算理理解的水平框架并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对学生的算理理解水平和学习过程进行了测评。最后,合理应用表现性评价框架及测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水平。
2021年03期 v.41;No.449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5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 ] - 章勤琼;阳海林;陈肖颖;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以评价改进教学,成为近来教育教学中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并有效改进教学。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例,制定了算理理解的水平框架并设计了表现性任务,对学生的算理理解水平和学习过程进行了测评。最后,合理应用表现性评价框架及测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水平。
2021年03期 v.41;No.449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5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汪东萍;庞观丽;冯婧;
当前我国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革,在线阅读取代传统阅读成为主流,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学走到前台,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教育"线上资源上好阅读课是目前教育界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在线"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线上优势,有助于创新实践落地生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素养。
2021年03期 v.41;No.449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汪东萍;庞观丽;冯婧;
当前我国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革,在线阅读取代传统阅读成为主流,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学走到前台,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教育"线上资源上好阅读课是目前教育界亟须解决的现实课题。在线"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线上优势,有助于创新实践落地生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素养。
2021年03期 v.41;No.449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3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陈俊英;彭俊芳;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革对改进当前高师地理师资培养和中学在职教师培训提出了新要求。从地理学科素养的新视角来看,新教材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方面,内容变动较大。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加强了全球性、时代性、严谨性和关联性,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注重人地关系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全球性。区域认知的内容凸显空间分布规律性和系统地理区域性,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要注重区域认知的关联性和开放性。地理实践力的内容增加了野外考察和实验,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增加实地考察和实验设施。同时,新教材要求教师的培养和教训要侧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应地,高师地理教师培养和中学在职地理教师培训也要改进管理方式。
2021年03期 v.41;No.449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俊英;彭俊芳;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变革对改进当前高师地理师资培养和中学在职教师培训提出了新要求。从地理学科素养的新视角来看,新教材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方面,内容变动较大。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加强了全球性、时代性、严谨性和关联性,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注重人地关系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全球性。区域认知的内容凸显空间分布规律性和系统地理区域性,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要注重区域认知的关联性和开放性。地理实践力的内容增加了野外考察和实验,要求教师培养和培训增加实地考察和实验设施。同时,新教材要求教师的培养和教训要侧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应地,高师地理教师培养和中学在职地理教师培训也要改进管理方式。
2021年03期 v.41;No.449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洁;房丽敏;潘苏东;
从教育理论视角来看,教材承载着建构学科观念、培养思维技能、增进意义建构、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着眼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秉持核心素养分析观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即以物理观念分析观、科学思维分析观、科学探究分析观、科学态度分析观,分别理解教材内容的物理观念体系、问题解决过程、真实问题情境与对话方式以及科学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成分。
2021年03期 v.41;No.449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高洁;房丽敏;潘苏东;
从教育理论视角来看,教材承载着建构学科观念、培养思维技能、增进意义建构、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着眼于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秉持核心素养分析观对教材内容进行再认识,即以物理观念分析观、科学思维分析观、科学探究分析观、科学态度分析观,分别理解教材内容的物理观念体系、问题解决过程、真实问题情境与对话方式以及科学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成分。
2021年03期 v.41;No.449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9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毕华林;卢姗姗;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1年03期 v.41;No.449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毕华林;卢姗姗;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1年03期 v.41;No.449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王天祥;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生命的信息观是建立在信息作为生命的组织形式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的,是对生命的信息属性的抽象。挖掘教科书中生命的信息观,准确认识信息传递的规律、特点等,有效渗透信息观,有助于学生解释生物学现象,掌握分析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整合生物学概念,理解生命系统的多样性、统一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
2021年03期 v.41;No.449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天祥;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生命的信息观是建立在信息作为生命的组织形式的重要作用基础上的,是对生命的信息属性的抽象。挖掘教科书中生命的信息观,准确认识信息传递的规律、特点等,有效渗透信息观,有助于学生解释生物学现象,掌握分析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整合生物学概念,理解生命系统的多样性、统一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
2021年03期 v.41;No.449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春花;
作为美术学科的专擅之一,"图像识读"被列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其教学内涵表现为基于整体论的"联系、比较"的观看方式、"形态+风格"的识别内容、"主题+媒介+形式+背景"的解读策略。经典的图像识读方法包括形式主义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图像学方法、女性主义方法等。分析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与方法,有助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一线和课堂实践中的落实。
2021年03期 v.41;No.44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春花;
作为美术学科的专擅之一,"图像识读"被列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其教学内涵表现为基于整体论的"联系、比较"的观看方式、"形态+风格"的识别内容、"主题+媒介+形式+背景"的解读策略。经典的图像识读方法包括形式主义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图像学方法、女性主义方法等。分析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与方法,有助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一线和课堂实践中的落实。
2021年03期 v.41;No.44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立德;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世界上最传奇的发展故事。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地支撑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和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分不开的。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立德;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世界上最传奇的发展故事。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效地支撑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和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分不开的。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继存;
<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家都在做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收到了这套丛书。我认真地翻阅了一遍,现在来谈一谈我的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四十年》丛书今天举行发布会,我表示真诚的祝贺!这套丛书细致地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继存;
<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家都在做历程回顾和经验总结。前一段时间我收到了这套丛书。我认真地翻阅了一遍,现在来谈一谈我的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的《中国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四十年》丛书今天举行发布会,我表示真诚的祝贺!这套丛书细致地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9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军;
<正>我接触课程与教学论四十年,前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后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这是和我们国家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四十年相契合的。这四十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最为迅猛的四十年。了解四十年课程与教学论的进展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论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军;
<正>我接触课程与教学论四十年,前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后二十年在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这是和我们国家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四十年相契合的。这四十年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最为迅猛的四十年。了解四十年课程与教学论的进展及其背后的东西,对于建设新时代的课程教学理论和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森;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同志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套丛书的来龙去脉,各卷作者也介绍了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第一,有价值。以王本陆教授、郭华教授、胡定荣教授为核心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团队编写出版这套三卷本著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森;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同志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套丛书的来龙去脉,各卷作者也介绍了三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想谈一谈我的学习体会。第一,有价值。以王本陆教授、郭华教授、胡定荣教授为核心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团队编写出版这套三卷本著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021年03期 v.41;No.449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