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慧生;雒义凡;
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教材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高水平研究成果加以支撑,以强化教材研究在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和解决好教材建设的中国化、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和体系化等问题。
2024年03期 v.44;No.48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3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王小明;
认知负荷理论是一种适合解释教材插图学习的理论,它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中进行,工作记忆有两条信息加工通道,分别负责处理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有待工作记忆处理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要彼此对应,编配方式应有利于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且不宜让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负荷过重。在现行教材的代表性样本中,教材编配的大部分插图与文字内容相对应,教材主要采用嵌入、邻近、内容关联词、符号标志关联词等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插图与相应文字内容之间的联系,但插图与文字的有效关联技术运用得较少,教材插图的编配缺乏明确的规范。为规范教材插图的编配,应将“对应”作为插图选配的原则,适当提升嵌入技术的使用比例,充分且到位地运用图文关联技术,开展图文关联技术组合效果的研究,加强不同学科教材编写者在插图编配上的相互借鉴。
2024年03期 v.44;No.485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3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朱雪梅;邢祺云;张鹏韬;
地理教材属于国家事权,建立科学的地理教材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前的紧迫需求。基于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实操性原则,在解析国家教材建设政策、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包括思想引导性、内容适切性、素养指向性、教学有效性、版式美观性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及相应标准、权重的地理教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进行应用检验,评估该册教材为优秀水平,但其在纸电联动、地理实践力培养、图像质量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024年03期 v.44;No.485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1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芳;吉标;
达成课程共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课程共识是人们在课程理念、课程价值与课程实践等方面形成的共同认识和一致理解,代表着课程理解的“最大公约数”。课程共识彰显了课程改革的公共理性,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而不断演进。当前,囿于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和课程实践论方面还存在诸多纷争与歧见,课程共识难以有效达成,课程改革缺乏内在动力。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须增进课程理解,实现视域融合;消弭课程偏见,涵养课程理性;开展课程审议,强化课程宣导。
2024年03期 v.44;No.48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宝荣;陈佑清;
事件哲学的兴起引发了对课程教学复杂性、创生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征的综合考量,符合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阶段对知识教学和学习的诉求。建立在理性主义认识传统和实体性思维理解基础上的传统知识观容易陷入知识与主体割裂、与生活分离、与实践脱节的知识学习困境。根据事件哲学理论,基于事件思维的课程知识观强调知识主体的介入,关注知识的境遇性和知识的实践性特征,建立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内在关联而赋予知识以生命和意义。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关注事件就需要立足知识产生、发展、习得的过程本身,重视学生亲知的学习过程,关注生成性和偶然性事件的积极价值,经历真实涌现的、复杂境遇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最终完成师生共同演绎的事件旅程。
2024年03期 v.44;No.485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常宝宁;
普职课程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沟通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大部分地方和学校虽然进行了普职融通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但依然存在课程方案相互分离、课程内容简单叠加、课程组织相互独立等问题,而“劳心”与“劳力”、“升学”与“就业”、“学术”与“职业”、“倡导”与“施策”的相互分离是影响普职课程深度融通的现实障碍。关于深化普职融通课程改革,须从凸显普职一体的课程愿景、重构普职融通的课程结构、推动普职学校课程共建、探索普职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学分互认与等值转化机制等方面予以推进。
2024年03期 v.44;No.48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熊和平;
对教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为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作出过历史贡献。但教学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识的一面,也有人文实践的特性。从人文实践的视角解读教学本质,意味着教学具有理解性、情感性、身体性、境遇性等属性。近50年以来,国内外基于人文实践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对于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与身心健康,积累了实践经验。基于此,当代教学论需要在本质与现象、课程与教学、发展与评价、教师与学生等理论范畴上,作出契合人文实践意义上的回答。
2024年03期 v.44;No.485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齐明;
大单元作为学习单位的本质规定,意味着大单元教学的重心不是教授内容而是组织和引导学习,也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视角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任务设定、内容生成和时间安排方面分别遵循依学施教、因学而成和以学定时的理念。其内在逻辑表现为,以大观念为内核生成大单元,以大任务为起点驱动大单元,以大活动为过程展开大单元。大单元教学要在素养目标与现实材料的双向比对中提取大观念,在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的双层考量中构建大任务,在素养针对性与学科典型性的双重观照中设计大活动。其过程设计可按进阶式学习、平行式学习、迭代式学习等模式展开。
2024年03期 v.44;No.485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6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程良宏;张媛媛;
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新一轮国家课程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分为单学科拓展式、多学科交叉式和学科群融合式三种形态。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变革理念的倒逼推动、素养时代教学论理论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国家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地,急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而部分教师意愿不强、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是阻碍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重要原因。提升教师拥抱变革的勇气和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积极性,坚守“学科育人”和“为素养养成而跨”的基本认识,提高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坚持“跨界意识”和“边界意识”并存,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优化实施的基本路径。
2024年03期 v.44;No.485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5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焦晓云;代红艳;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包括目标衔接机制、内容整合机制、教师联动机制、制度协同机制、效果评价机制等机制链条,协同机制主要通过协同差异测评、协同事项沟通、协同要素整合和协同成效反馈等发挥作用,体现的是协同的实施、运转、反馈、监督等运行过程。新时代,要从强化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治理效能;构建育人体系,贯通教育过程;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等方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构建。
2024年03期 v.44;No.485 69-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叶丽新;
为落实语文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提升命题质量,需重视命题规划。命题规划需统筹考虑多个维度,如目标要求、内容范围与水平标准、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题量、难度、评分标准等。当前,需依据语文新课标更新部分命题规划维度的所指,从多个维度改进命题规划实践,如立足语文学习任务群立体规划考试内容,进一步贴合语文学科内容领域特性确定试题考查的认知水平,兼顾试卷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等。命题规划结果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选用相应载体呈现:可以继续沿用并优化“多维细目表”,也可以编制整合分领域命题细目表与相关说明的“命题框架”,以增强命题规划的针对性与弹性。
2024年03期 v.44;No.485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学斌;马云静;
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寓言教学具有提升、培育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重要功能。教师在寓言教学中,应立足高阶思维,确立“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激活思维灵性,以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以创造性思维夯实思维能力”的思维进阶路径,并实施“经由问题设计,确立思维进阶目标”“搭建多元支架,理顺思维进阶脉络”“营造高阶情境,活化思维进阶内容”“审视能力表征,落实思维进阶评价”等策略,以提升寓言教学的思维培养效果,助推小学语文课程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2024年03期 v.44;No.485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丽美;宋乃庆;
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提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结构维度。在此基础上,借鉴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范式,初拟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意见征询,进一步优化测评指标,最终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包含教师跨学科意识、教师跨学科知识、教师跨学科能力和教师跨学科情意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
2024年03期 v.44;No.485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下载次数:4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章韬;
在“双减”背景下,为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知识的对偶性、知识的层进与拓展、知识的传承与进化,使数学学习“知新温故”。知识产生的动力方式、知识运行的自然脉络、知识形式的逐级抽象、知识内涵的理解表征和知识本质的模式凝练,使得数学教学“知新温故”。这一发现启示教师基于知识分析和心理分析以学定教,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循证研究的实践也表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2024年03期 v.44;No.485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忠明;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测评的主要参照和依据。中小学数学测评应基于数学学业质量标准。一方面,尝试具体化数学学业质量标准:明晰学业质量标准的理念要求,设计更具体的学业表现要求,开发参照标准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数学测评理论与实践:借助理论思考和国际经验统筹规划数学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整合的情境化任务,优化测评的类型与方式,制定测评任务的分层评价标准。
2024年03期 v.44;No.485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瑞雪;王健;
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是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标之一。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包括问题表征、知识运用、科学推理、方案设计和元认知五个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可以构建由19个指标构成的测评指标体系。依据规范的测试工具开发流程,编制中学生生物学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纸笔测试工具。利用该工具对来自9所学校的886名初二和高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测试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反映出测评指标体系中的能力要素设定合理,具体的指标能够用于指导开发测评工具,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2024年03期 v.44;No.485 11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理宣;姜若梅;
“五育融合”起源于中国近代国民教育改革、拯救民族存亡危机的思考,成熟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审视“五育融合”的教学现状发现,还存在低层化的教学目标、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贫乏的知识内涵、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等困境。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崇高的教学目标、赋予知识丰富的育人内涵、实施大概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
2024年03期 v.44;No.485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3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罗永华;阳程;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深度教学评价以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促进深度学习为目标,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聚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三个阶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等评价主体,充分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功能,促使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得以实现。通过建构指标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评价表促使学习活动围绕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系统生成、整体推进,从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2024年03期 v.44;No.485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4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郭彪;张清;
“以美育人”是《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宗明义强调的课程理念。音乐课程将美育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及价值功能等维度。音乐课程育人价值呈现由学科本位到素养本位、由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两个转向。审美教育是音乐课程实现“以美育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需从艺术体验、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探寻课程标准落实的有效实现路径,进而发挥音乐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以实现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目标追求。
2024年03期 v.44;No.485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正>《中小学科学教育》(双月刊,刊号:CN10-1925/G4)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2024年1月正式创刊。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欢迎踊跃投稿。一、办刊宗旨传播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交流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学校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普及衔接联通,服务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二、读者定位中小学全学科教师、科普工作研究者。
2024年03期 v.44;No.4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请各位作者将自己的文章投到平台网址https://bkstg.pep.com.cn上本刊及其相应的学科。对于不便进行学科归类的稿件,可以投到杂志的“综合”栏目。原来公布的投稿邮箱不再接收任何稿件。三个月后,作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24年03期 v.44;No.48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一、普通图书、论文集、会议录、报告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M].潘惠霞,魏婧,杨艳,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5-16.二、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2024年03期 v.44;No.485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稿件要求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须立论新颖、论证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注重原创,格式满足以下要求。一、题目使用黑体、二号字,应简洁明了,准确凝练,一般不超过20字,非必要不加副标题。二、作者姓名使用楷体、三号字,在题目下方按序排列。提倡独作,署名作者原则上不超过2人。稿件一经审用,作者人数、顺序原则上不作调整。
2024年03期 v.44;No.485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2.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3.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建构研究4.高质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研究5.中小学教材建设与管理研究6.教材基本理论与教材学科建构研究7.基于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学科新教材编研与使用研究8.教育“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程优化、教学创新与作业变革研究9.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体化研究
2024年03期 v.44;No.485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