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研究

  • 课程改革的“减法”逻辑

    朱永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这对于课程内容的改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当下,学习科学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显学”。但是,对于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或缺。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了每一场课程改革几乎都是在做“加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改革的成效。同时,时代变化对于课程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对课程改革的“减法”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就此,笔者结合新教育实验的探索,提出课程改革“减法”的构想与建议。

    2023年04期 v.43;No.474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改革的“减法”逻辑

    朱永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这对于课程内容的改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当下,学习科学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显学”。但是,对于学习内容和课程结构的关注和研究相对或缺。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了每一场课程改革几乎都是在做“加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改革的成效。同时,时代变化对于课程内容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对课程改革的“减法”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就此,笔者结合新教育实验的探索,提出课程改革“减法”的构想与建议。

    2023年04期 v.43;No.474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共融共生

    周昆;朱家存;

    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但要实现二者共融共生仍面临诸多阻抗。反观现实,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化,导致本末位置颠倒;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导致“体”“用”关系扭曲;爱国主义教育客体化,造成纵横次序错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共融共生需要纵向深挖、横向勾连与协同互动,在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认知与实践多重维度上交融、通达与耦合。通过共同言说的课程进行时空转换,于家国在场的教学中达成情智交融,让守正致远的生命践履磨炼知行合一,方可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共融共生。

    2023年04期 v.43;No.47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共融共生

    周昆;朱家存;

    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但要实现二者共融共生仍面临诸多阻抗。反观现实,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化,导致本末位置颠倒;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导致“体”“用”关系扭曲;爱国主义教育客体化,造成纵横次序错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共融共生需要纵向深挖、横向勾连与协同互动,在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认知与实践多重维度上交融、通达与耦合。通过共同言说的课程进行时空转换,于家国在场的教学中达成情智交融,让守正致远的生命践履磨炼知行合一,方可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共融共生。

    2023年04期 v.43;No.474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基础教育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设计及学段要求

    王卫华;罗丰;

    基础教育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设计,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以及基础教育内部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核心素养的对接。从整体上看,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素养全面覆盖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也展现了学科应有的独特性或专业性;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核心素养的对接呈现互补性与连续性的特征。基础教育不同学段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有具体要求,它们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真正在基础教育中落地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明确这些要求有利于提高整个基础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效率。

    2023年04期 v.43;No.47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设计及学段要求

    王卫华;罗丰;

    基础教育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一体化设计,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以及基础教育内部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核心素养的对接。从整体上看,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素养全面覆盖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也展现了学科应有的独特性或专业性;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课程核心素养的对接呈现互补性与连续性的特征。基础教育不同学段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有具体要求,它们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真正在基础教育中落地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明确这些要求有利于提高整个基础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效率。

    2023年04期 v.43;No.474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学科实践:时代内涵与现实追求

    苏鸿;

    学科实践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但是受制于传统理论哲学的局限,教育界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与建构。晚近以来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我们重新理解学科实践开启了新的视域。学科实践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课程形态的创新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科实践力图超越传统理论哲学二元对立的认识局限,倡导知识与情境的关联、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身体与心智的融合。学科实践的实施应该强化情境脉络、具身活动与技术支持,重视培养教师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2023年04期 v.43;No.47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学科实践:时代内涵与现实追求

    苏鸿;

    学科实践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但是受制于传统理论哲学的局限,教育界对学科实践的理解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度反思与建构。晚近以来实践哲学的复兴,为我们重新理解学科实践开启了新的视域。学科实践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课程形态的创新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科实践力图超越传统理论哲学二元对立的认识局限,倡导知识与情境的关联、认识与行动的统一、身体与心智的融合。学科实践的实施应该强化情境脉络、具身活动与技术支持,重视培养教师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2023年04期 v.43;No.474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教材研究

  • 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的三重逻辑:价值、理论与实践

    张振;

    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应扩展为一种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材的整体架构。推进教材体系整体架构的关键在于遵循价值、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在价值逻辑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本逻辑,打造高质量教材体系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具体逻辑。在理论逻辑上,要从价值与知识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沿着纵向衔接与横向关联的逻辑主轴展开,最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逻辑旨归。在实践逻辑上,要健全教材体系建设的治理体系,组建专业化的教材体系建设队伍,开展教材体系建设的深度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的三重逻辑:价值、理论与实践

    张振;

    新时代教材体系建设应扩展为一种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材的整体架构。推进教材体系整体架构的关键在于遵循价值、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在价值逻辑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本逻辑,打造高质量教材体系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逻辑,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是教材体系建设的具体逻辑。在理论逻辑上,要从价值与知识这一逻辑起点出发,沿着纵向衔接与横向关联的逻辑主轴展开,最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逻辑旨归。在实践逻辑上,要健全教材体系建设的治理体系,组建专业化的教材体系建设队伍,开展教材体系建设的深度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1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王攀峰;邓文卓;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2023年04期 v.43;No.474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问题与路径

    王攀峰;邓文卓;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2023年04期 v.43;No.474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媒介技术驱动教材发展的历程、逻辑与启示

    段发明;刘业辉;

    媒介技术与教材的发展演进相伴相生,口传、抄本、印刷、电子与数字媒介时期的教材相继呈现不同的图景。媒介技术在教学观、功能观、知识观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材的发展。教材演进的媒介技术图景和教材发展的媒介逻辑,为我们重新认识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媒介技术在感官、制度等层面驱动教材形态发展,推动制度变革,引领观念更新;对“苏格拉底之疑”媒介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掘,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并有效规避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要实现“媒介与教材”的深度融合,建设人性化、立体化的教材。

    2023年04期 v.43;No.474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媒介技术驱动教材发展的历程、逻辑与启示

    段发明;刘业辉;

    媒介技术与教材的发展演进相伴相生,口传、抄本、印刷、电子与数字媒介时期的教材相继呈现不同的图景。媒介技术在教学观、功能观、知识观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材的发展。教材演进的媒介技术图景和教材发展的媒介逻辑,为我们重新认识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媒介技术在感官、制度等层面驱动教材形态发展,推动制度变革,引领观念更新;对“苏格拉底之疑”媒介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掘,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并有效规避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要实现“媒介与教材”的深度融合,建设人性化、立体化的教材。

    2023年04期 v.43;No.474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教学理论与方法

  • 论五级教研体系的校本教研

    杨九诠;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校本教研纳入五级教研工作体系。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研体系吸纳校本教研的时代背景和逻辑起点。校本教研对新时代教研体系的定位与定性具有重要功能。教师、教研员以及教研机构,需要以新的角色和功能,参与教研体系的构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成为“上下联动”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教研工作的转型。“基于证据”“社会情境”“本土知识”“议题设置”与“议程推进”,是教研工作转型的“DNA”。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校本教研与教研工作的理念转变和实践转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2023年04期 v.43;No.474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论五级教研体系的校本教研

    杨九诠;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校本教研纳入五级教研工作体系。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研体系吸纳校本教研的时代背景和逻辑起点。校本教研对新时代教研体系的定位与定性具有重要功能。教师、教研员以及教研机构,需要以新的角色和功能,参与教研体系的构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成为“上下联动”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教研工作的转型。“基于证据”“社会情境”“本土知识”“议题设置”与“议程推进”,是教研工作转型的“DNA”。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校本教研与教研工作的理念转变和实践转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2023年04期 v.43;No.474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引向深度学习的课堂理答及其实践策略

    程良宏;白珊;

    课堂理答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针对性回应以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将学生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抓手。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理答停留于正误判断性回应,较少从知识迁移运用、思维训练提升、学习情绪情感的激励投入等层面进行引导,这与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目标存在一定落差。以课堂理答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实践落地,需要教师积极倾听学生的表达和养成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理答意识,搭建三步递进的认知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创设平等包容的应答氛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洞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投入的情感能量。

    2023年04期 v.43;No.474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3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引向深度学习的课堂理答及其实践策略

    程良宏;白珊;

    课堂理答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针对性回应以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将学生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抓手。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理答停留于正误判断性回应,较少从知识迁移运用、思维训练提升、学习情绪情感的激励投入等层面进行引导,这与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目标存在一定落差。以课堂理答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实践落地,需要教师积极倾听学生的表达和养成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理答意识,搭建三步递进的认知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创设平等包容的应答氛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洞察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投入的情感能量。

    2023年04期 v.43;No.474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3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守正创新:我国学生评价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安富海;刘甜甜;

    学生评价政策是科学实施学生评价的重要保障,对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导向和规约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评价政策经历了关注学业与品行、重视政治表现、强调“双基”、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四个时期。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不断向更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评价改革,颁布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导学校按规律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守正创新,综合推进学生评价改革、科学制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高利害”考试“硬挂钩”、加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工具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1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守正创新:我国学生评价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安富海;刘甜甜;

    学生评价政策是科学实施学生评价的重要保障,对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导向和规约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生评价政策经历了关注学业与品行、重视政治表现、强调“双基”、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四个时期。评价理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都不断向更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评价改革,颁布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引导学校按规律办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守正创新,综合推进学生评价改革、科学制定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高利害”考试“硬挂钩”、加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工具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1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学科研究

  • 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学理、维度与策略

    池骋;李晶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阐释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学理依据,把握以主体、过程、目标为导向的核心维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策略,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中小学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023年04期 v.43;No.474 83-8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学理、维度与策略

    池骋;李晶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入阐释基础教育阶段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的学理依据,把握以主体、过程、目标为导向的核心维度,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策略,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中小学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023年04期 v.43;No.474 83-8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语文教材价值反思范式的默契与存续

    杨亮;

    中学语文教材已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在这漫长的变迁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了一种价值反思范式。这种范式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默契”,它以教材属性和选文特征为具体价值表征,并延伸至教材体系建构的各个层面。新时代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知识性与科学性互证,典范性与创生性兼容,意识形态属性与时代性共生,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在此背景下,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既要观照历史书写进程中的“默契”,还要加强价值反思,重构价值选择,推动价值生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为教材价值的“存续”赋能。

    2023年04期 v.43;No.474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中学语文教材价值反思范式的默契与存续

    杨亮;

    中学语文教材已历经百余年的变迁,在这漫长的变迁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了一种价值反思范式。这种范式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默契”,它以教材属性和选文特征为具体价值表征,并延伸至教材体系建构的各个层面。新时代语文教材体系建设,知识性与科学性互证,典范性与创生性兼容,意识形态属性与时代性共生,一体化与多元化并行。在此背景下,教材的研究和建设既要观照历史书写进程中的“默契”,还要加强价值反思,重构价值选择,推动价值生成,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为教材价值的“存续”赋能。

    2023年04期 v.43;No.474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本质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郑林;

    历史学科大概念是从历史事实中概括提炼出的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历史教育者希望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学习形成的历史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史事作价值判断、概括历史阶段特征、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在教学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聚合历史事实,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2023年04期 v.43;No.47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本质以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郑林;

    历史学科大概念是从历史事实中概括提炼出的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历史教育者希望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学习形成的历史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史事作价值判断、概括历史阶段特征、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大趋势。在教学中,历史学科大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历史教育的正确方向;聚合历史事实,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2023年04期 v.43;No.474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2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与优化途径

    侯静雯;

    语文学科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是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兼顾多样性与容量的进阶性,传统文化选篇视野广阔、立意深远,传统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家庭担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须进一步落实积累文化知识、体悟民族精神、养成品行修为的教育目标;通过完善的助读系统、严谨的选篇加工和有效的活动设计,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贯彻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教材内外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融合与联动,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文化信仰,成为具有中国智慧的新时代少年。

    2023年04期 v.43;No.47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5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现状与优化途径

    侯静雯;

    语文学科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是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兼顾多样性与容量的进阶性,传统文化选篇视野广阔、立意深远,传统文化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家庭担当,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须进一步落实积累文化知识、体悟民族精神、养成品行修为的教育目标;通过完善的助读系统、严谨的选篇加工和有效的活动设计,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贯彻学、行、信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教材内外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融合与联动,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文化信仰,成为具有中国智慧的新时代少年。

    2023年04期 v.43;No.474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5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李星云;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应聚焦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动态的、综合性的发展。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准确深入领悟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及价值追求;多维细化,构建可操作性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用评价类型,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注重评价反馈,提高评价时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依循从划分11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到明确不同学段每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及其学段特征,再到呈现具体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特征的路径逐层推进与展开。

    2023年04期 v.43;No.474 112-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5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李星云;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应聚焦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动态的、综合性的发展。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SOLO分类理论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必须准确深入领悟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及价值追求;多维细化,构建可操作性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选用评价类型,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注重评价反馈,提高评价时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依循从划分11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到明确不同学段每个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及其学段特征,再到呈现具体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特征的路径逐层推进与展开。

    2023年04期 v.43;No.474 112-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5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从意识到能力:代数推理认知发展的进阶理路

    吴立宝;刘颖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核心素养部分,并强调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在“数与代数”学习领域增加了代数推理的明确要求。厘清代数推理的认知发展进阶,构建两层五级的代数推理认知进阶发展模型,其中两层指意识层、能力层,五级指具体化算术、结构化算术、符号化概括、形式化建构和一般化推广,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代数推理的内涵和特征,也为其他学科建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进阶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从意识到能力:代数推理认知发展的进阶理路

    吴立宝;刘颖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核心素养部分,并强调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在“数与代数”学习领域增加了代数推理的明确要求。厘清代数推理的认知发展进阶,构建两层五级的代数推理认知进阶发展模型,其中两层指意识层、能力层,五级指具体化算术、结构化算术、符号化概括、形式化建构和一般化推广,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代数推理的内涵和特征,也为其他学科建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进阶发展提供借鉴。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20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 ]
  •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问题”栏目的情境分析与使用建议

    杜明荣;魏靖尧;

    “问题”栏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一大特色。基于情境类型学构建情境分析框架,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问题”栏目进行情境分析,可发现以下特点: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基于建构主义搭建情境,促使个体意义建构;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物理教学诉求;重视问题情境结合程度,提升情境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重现情境、修改情境、补充情境更好地实现“问题”栏目的功能。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问题”栏目的情境分析与使用建议

    杜明荣;魏靖尧;

    “问题”栏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一大特色。基于情境类型学构建情境分析框架,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问题”栏目进行情境分析,可发现以下特点: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基于建构主义搭建情境,促使个体意义建构;关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物理教学诉求;重视问题情境结合程度,提升情境育人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重现情境、修改情境、补充情境更好地实现“问题”栏目的功能。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CKT生物课堂有效对话教学行为分析与实施策略

    吴志华;卞瑶;董语;

    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课堂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鉴于目前现实中低效对话的大量存在,我们需要一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对话教学的质量进行梳理和评析。依据CKT理论,生物对话教学分析框架包括共同思维有效性、准确的知识有效性、严谨的思维有效性。生物对话教学的三大实践策略是:创设认知冲突策略、联想求证策略、问题解决策略。

    2023年04期 v.43;No.474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CKT生物课堂有效对话教学行为分析与实施策略

    吴志华;卞瑶;董语;

    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课堂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鉴于目前现实中低效对话的大量存在,我们需要一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对话教学的质量进行梳理和评析。依据CKT理论,生物对话教学分析框架包括共同思维有效性、准确的知识有效性、严谨的思维有效性。生物对话教学的三大实践策略是:创设认知冲突策略、联想求证策略、问题解决策略。

    2023年04期 v.43;No.474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1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艺术课程设计的文化逻辑与实践理路

    罗雪迩;郑茂平;

    艺术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课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艺术课程反映文化,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但长期以来,艺术课程设计过多强调认知逻辑、知识逻辑,忽略文化逻辑,致使其缺乏核心内涵。重新确定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应明确艺术课程的文化本体要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多元文化形态整合、中华优秀艺术文化故事创新表达、培养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等方面来建构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艺术课程的知识逻辑、认知逻辑与文化逻辑,艺术课程的融合性、统一性与多元性,艺术课程的完整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艺术课程的特色化、差异化与专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艺术课程设计符合文化逻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的建构。

    2023年04期 v.43;No.474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艺术课程设计的文化逻辑与实践理路

    罗雪迩;郑茂平;

    艺术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艺术课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艺术课程反映文化,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但长期以来,艺术课程设计过多强调认知逻辑、知识逻辑,忽略文化逻辑,致使其缺乏核心内涵。重新确定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应明确艺术课程的文化本体要义,并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多元文化形态整合、中华优秀艺术文化故事创新表达、培养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等方面来建构艺术课程的文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艺术课程的知识逻辑、认知逻辑与文化逻辑,艺术课程的融合性、统一性与多元性,艺术课程的完整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艺术课程的特色化、差异化与专业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艺术课程设计符合文化逻辑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课程体系的建构。

    2023年04期 v.43;No.474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面向未来的艺术课程教学新实践探究——以美术学科为例

    李静;

    研究二十年来美术教学实践的发展及其转向特征,对当前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从美术学科视角反思新课改以来对不同时期“教和学”认识的发展,可以探索美术教学实践的本质及其规律。对美术教学实践路径的梳理,能逐渐探明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学科育人方式。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以学科实践为出发点、指向培养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

    2023年04期 v.43;No.47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面向未来的艺术课程教学新实践探究——以美术学科为例

    李静;

    研究二十年来美术教学实践的发展及其转向特征,对当前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从美术学科视角反思新课改以来对不同时期“教和学”认识的发展,可以探索美术教学实践的本质及其规律。对美术教学实践路径的梳理,能逐渐探明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学科育人方式。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以学科实践为出发点、指向培养核心素养的新型教学。

    2023年04期 v.43;No.474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学术纵横

  • 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度发展报告——2022年《中小学教育》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

    廖鲜梅;郭洪瑞;

    通过对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报刊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减”与学生减负、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研究、大概念教学、五育融合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

    2023年04期 v.43;No.47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度发展报告——2022年《中小学教育》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

    廖鲜梅;郭洪瑞;

    通过对2022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报刊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高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减”与学生减负、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研究、大概念教学、五育融合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

    2023年04期 v.43;No.474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教材·教法》(月刊)2023年重点选题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研究2.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教材建设研究3.新时代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4.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研究5.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研究6.纪念邓小平题写课程教材研究所所名暨“三个面向”题词40周年研究7.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教材·教法》(月刊)2023年重点选题

    <正>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研究2.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教材建设研究3.新时代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4.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研究5.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和管理研究6.纪念邓小平题写课程教材研究所所名暨“三个面向”题词40周年研究7.中国特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2023年04期 v.43;No.4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请各位作者将自己的文章投到平台网址https://bkstg.pep.com.cn上本刊及其相应的学科。对于不便进行学科归类的稿件,可以投到杂志的“综合”栏目。原来公布的投稿邮箱不再接收任何稿件。三个月后,作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23年04期 v.43;No.47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请各位作者将自己的文章投到平台网址https://bkstg.pep.com.cn上本刊及其相应的学科。对于不便进行学科归类的稿件,可以投到杂志的“综合”栏目。原来公布的投稿邮箱不再接收任何稿件。三个月后,作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23年04期 v.43;No.47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史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史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教期刊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正>一、普通图书、论文集、会议录、报告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M].潘惠霞,魏婧,杨艳,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5-16.二、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2023年04期 v.43;No.474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教期刊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正>一、普通图书、论文集、会议录、报告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M].潘惠霞,魏婧,杨艳,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5-16.二、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年: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2023年04期 v.43;No.474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年第3期目录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庆祝《课程·教材·教法》创刊40周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课程·教材·教法>论文精选》(18卷)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庆祝《课程·教材·教法》创刊40周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课程·教材·教法>论文精选》(18卷)

    <正>~~

    2023年04期 v.43;No.47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