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霄兵;徐玉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十七年"时期的恢复与发展期,"文化大革命"中的挫折困难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发展期。主要成就有:基础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经费和资源保障不断加强,办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主要政策包括:全面普及、重点发展、公平优先、学生全面发展、法治保障增强、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基本经验和政策启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国家为基础教育制定统一规划,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基础教育,各地统筹实施基础教育,实行公办为主的多元办学体制,坚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2019年02期 v.39;No.424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孙霄兵;徐玉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十七年"时期的恢复与发展期,"文化大革命"中的挫折困难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发展期。主要成就有:基础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经费和资源保障不断加强,办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主要政策包括:全面普及、重点发展、公平优先、学生全面发展、法治保障增强、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基本经验和政策启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国家为基础教育制定统一规划,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全国基础教育,各地统筹实施基础教育,实行公办为主的多元办学体制,坚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2019年02期 v.39;No.424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龙安邦;余文森;
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改造与创建、自主与迷失、巩固与调整、转型与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其总体特征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性追求,具体表现为课程管理在国家集权框架内尝试分权,课程目标在社会主义方向上追寻时代人才,课程内容在以学术性课程为主体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经验性课程,课程实施在讲授式的主渠道中探索情境化教学,课程评价在甄别性评价的背景下构建发展性评价。中庸思想、本土立场、实践态度、时代色彩是决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路径与特征表现的内在逻辑,正是它们在不同层面上的综合作用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一脉相承又表现各异。未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将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探索中,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当代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19年02期 v.39;No.424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 ] - 龙安邦;余文森;
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改造与创建、自主与迷失、巩固与调整、转型与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其总体特征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性追求,具体表现为课程管理在国家集权框架内尝试分权,课程目标在社会主义方向上追寻时代人才,课程内容在以学术性课程为主体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经验性课程,课程实施在讲授式的主渠道中探索情境化教学,课程评价在甄别性评价的背景下构建发展性评价。中庸思想、本土立场、实践态度、时代色彩是决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路径与特征表现的内在逻辑,正是它们在不同层面上的综合作用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一脉相承又表现各异。未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将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探索中,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当代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19年02期 v.39;No.424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1 ] - 彭茜;王本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我国师生教学关系研究集中于民主化与科学化两大主题,揭示了关系视野的学生主体含义及其发展规律,澄清了有关学生主体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强调了教师领导的必要及其基本原则。近年以来,学者开始更多关注继承与发展中国本土的人文教育传统,强调师生教学关系的人文化研究。在未来,师生教学关系三大主题的综合研究及实践应用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2019年02期 v.39;No.42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彭茜;王本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我国师生教学关系研究集中于民主化与科学化两大主题,揭示了关系视野的学生主体含义及其发展规律,澄清了有关学生主体的模糊或错误认识,强调了教师领导的必要及其基本原则。近年以来,学者开始更多关注继承与发展中国本土的人文教育传统,强调师生教学关系的人文化研究。在未来,师生教学关系三大主题的综合研究及实践应用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2019年02期 v.39;No.42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于泽元;尹合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生活、知识与教育的枢纽。人工智能使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促使我们对课程进行再概念,重新思考课程的目的和价值。人工智能为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带来的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可能性,在为人的个性化成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整个课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使教育、内容和教师具有了"无用"的风险。
2019年02期 v.39;No.424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于泽元;尹合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生活、知识与教育的枢纽。人工智能使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促使我们对课程进行再概念,重新思考课程的目的和价值。人工智能为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带来的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可能性,在为人的个性化成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整个课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使教育、内容和教师具有了"无用"的风险。
2019年02期 v.39;No.424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宋岭;张华;
具身思想缘发于哲学中对身心二元批判的形而上之思,求证于认知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最终应用于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将具身认知思想融于课程之中,还要基于传统课程排斥身体、割裂经验和情境等弊端,进而生成具身课程应具备的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核心特征,在阐述其联系的同时提出具有回归性和质量保障的实质性特征,并将之融入课程的故事性框架内,强调把身体(人)、环境(空间)、过程(时间)和内容(事件)还给学生,注重基于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当下情感和追求整全的人的发展,为课程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2019年02期 v.39;No.42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1 ] - 宋岭;张华;
具身思想缘发于哲学中对身心二元批判的形而上之思,求证于认知神经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最终应用于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将具身认知思想融于课程之中,还要基于传统课程排斥身体、割裂经验和情境等弊端,进而生成具身课程应具备的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核心特征,在阐述其联系的同时提出具有回归性和质量保障的实质性特征,并将之融入课程的故事性框架内,强调把身体(人)、环境(空间)、过程(时间)和内容(事件)还给学生,注重基于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当下情感和追求整全的人的发展,为课程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2019年02期 v.39;No.42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0 ] |[阅读次数:1 ] - 姜艳;李如密;
课程想象力的提出着眼于课程诸多方面的现实诉求:多元化的课程目标需要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对脱离生活的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对认识对象生动的了解;依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需要给课程留有创生的空间;指向学业成就的课程评价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本研究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分析课程想象力的基本逻辑:彰显课程目标的课程想象力;支撑课程技术的课程想象力;指向课程思维的课程想象力;凝聚课程智慧的课程想象力。依此,课程想象力的培育应强化课程想象意识,为课程想象提供牵引;丰富课程经验,为课程想象拓宽视域;利用"问题引导",构建网络化思维;不断提升课程想象的品位,彰显课程想象"力"。
2019年02期 v.39;No.42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姜艳;李如密;
课程想象力的提出着眼于课程诸多方面的现实诉求:多元化的课程目标需要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相对脱离生活的课程内容需要加强对认识对象生动的了解;依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需要给课程留有创生的空间;指向学业成就的课程评价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本研究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分析课程想象力的基本逻辑:彰显课程目标的课程想象力;支撑课程技术的课程想象力;指向课程思维的课程想象力;凝聚课程智慧的课程想象力。依此,课程想象力的培育应强化课程想象意识,为课程想象提供牵引;丰富课程经验,为课程想象拓宽视域;利用"问题引导",构建网络化思维;不断提升课程想象的品位,彰显课程想象"力"。
2019年02期 v.39;No.42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吴永军;
近几年来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以及实践成果有一种"单向度取向",过于关注学生大脑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精神以及价值过程。超越认知心理学的局限,建构一种全视角深度学习观,应在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深度学习的方法论等方面建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
2019年02期 v.39;No.424 51-5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7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1 ] |[阅读次数:3 ] - 吴永军;
近几年来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以及实践成果有一种"单向度取向",过于关注学生大脑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精神以及价值过程。超越认知心理学的局限,建构一种全视角深度学习观,应在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深度学习的方法论等方面建构整体性、系统性思维。
2019年02期 v.39;No.424 51-5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7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1 ] |[阅读次数:3 ] - 郑东辉;
中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建构具有迁移意义的知识图谱,发展具有批判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它表现出高投入、高认知、高产出的特征。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三高"表现,课堂评价应坚持三方面理念:一是评价合乎伦理,实现手段与目的融合;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实现自我与他者统一;三是评价融入教与学之中,实现信息转换。将这些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可以通过以下四条相互关联的实践路径:将评价活动设计进教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深度学习信息,合情合理地反馈学习结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2019年02期 v.39;No.42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2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0 ] |[阅读次数:1 ] - 郑东辉;
中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建构具有迁移意义的知识图谱,发展具有批判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它表现出高投入、高认知、高产出的特征。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三高"表现,课堂评价应坚持三方面理念:一是评价合乎伦理,实现手段与目的融合;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实现自我与他者统一;三是评价融入教与学之中,实现信息转换。将这些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可以通过以下四条相互关联的实践路径:将评价活动设计进教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深度学习信息,合情合理地反馈学习结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2019年02期 v.39;No.42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27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0 ] |[阅读次数:1 ] - 崔友兴;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并着意于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知识架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与教学情境进行统筹考量和优化设计。
2019年02期 v.39;No.42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8 ] |[阅读次数:4 ] - 崔友兴;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建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发展性,强调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性和迁移性,并着意于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需要对教学目标、知识架构、学习材料、教学过程、评价方式与教学情境进行统筹考量和优化设计。
2019年02期 v.39;No.42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8 ] |[阅读次数:1 ] - 计宇;李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学生和语文学习环境的系统分析,自主构建合理的"学习单元"并提炼"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具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引领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构建与文本语文内容的全新关系,围绕"单元主题"构建出真实的语文学习意义。构建合理的"学习单元"由区分教科书原有单元与"学习单元"的不同、把握"学习单元"语文学习内容的特色、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单元"三个步骤组成。提炼适切的"单元主题"则需通过细究文本原生价值、定位文本教学价值、凝练表述"单元主题"三步来完成。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是细化"单元主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需要体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特征。
2019年02期 v.39;No.424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1 ] - 计宇;李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学生和语文学习环境的系统分析,自主构建合理的"学习单元"并提炼"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具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引领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构建与文本语文内容的全新关系,围绕"单元主题"构建出真实的语文学习意义。构建合理的"学习单元"由区分教科书原有单元与"学习单元"的不同、把握"学习单元"语文学习内容的特色、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单元"三个步骤组成。提炼适切的"单元主题"则需通过细究文本原生价值、定位文本教学价值、凝练表述"单元主题"三步来完成。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是细化"单元主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需要体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特征。
2019年02期 v.39;No.424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1 ] - 李金云;李胜利;
深度阅读存在于对所阅读书籍的研究讨论中。指向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研讨"具有真实性、主体性、倾听性、社交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整本书阅读研讨"多层次、多维度的意义和价值。指向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研讨教学重在确认与塑造读者身份,培植质疑、辩论、多元分享的阅读理念,营造学习者现在和未来的书香生活。创设安全适宜的支持性讨论环境、设置深度研讨的框架与问题类型、搭建探索性谈话学习的教学支架是整本书阅读研讨教学的核心策略。
2019年02期 v.39;No.42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7 ] |[阅读次数:1 ] - 李金云;李胜利;
深度阅读存在于对所阅读书籍的研究讨论中。指向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研讨"具有真实性、主体性、倾听性、社交性、生成性、发展性等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整本书阅读研讨"多层次、多维度的意义和价值。指向深度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研讨教学重在确认与塑造读者身份,培植质疑、辩论、多元分享的阅读理念,营造学习者现在和未来的书香生活。创设安全适宜的支持性讨论环境、设置深度研讨的框架与问题类型、搭建探索性谈话学习的教学支架是整本书阅读研讨教学的核心策略。
2019年02期 v.39;No.42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7 ] |[阅读次数:1 ]
- 王世友;
国际中小学汉语教材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基础性与生成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快乐汉语》系列教材的成功,说明秉持课程论视角、重视中外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的差异、做好目标国家课程计划及标准的研判与对接,是实现国际中小学汉语教材研发与超越的必然之路。
2019年02期 v.39;No.42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王世友;
国际中小学汉语教材是精神性与物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基础性与生成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快乐汉语》系列教材的成功,说明秉持课程论视角、重视中外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的差异、做好目标国家课程计划及标准的研判与对接,是实现国际中小学汉语教材研发与超越的必然之路。
2019年02期 v.39;No.42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孔凡哲;张丹丹;周青;
合作问题解决(即CPS)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国际PISA测试的重点。基于CPS2015测评框架,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套12册教科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可发现:就CPS的课程内容而言,人教版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人教版相对系统地呈现了CPS,不仅整体表现为显性呈现,呈现效果良好,而且在各年级的呈现比例相对均衡、呈现效果彼此协调一致;CPS的六种呈现水平在小学两个学段分布比例的一致性,反映出教科书编者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充分考虑两个学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数学思维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升CPS呈现的层次性、结构性,进一步凸显数学本质属性,是改进人教版CPS课程内容编制的努力方向。
2019年02期 v.39;No.424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孔凡哲;张丹丹;周青;
合作问题解决(即CPS)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关键能力之一,也是国际PISA测试的重点。基于CPS2015测评框架,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套12册教科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可发现:就CPS的课程内容而言,人教版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人教版相对系统地呈现了CPS,不仅整体表现为显性呈现,呈现效果良好,而且在各年级的呈现比例相对均衡、呈现效果彼此协调一致;CPS的六种呈现水平在小学两个学段分布比例的一致性,反映出教科书编者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充分考虑两个学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数学思维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升CPS呈现的层次性、结构性,进一步凸显数学本质属性,是改进人教版CPS课程内容编制的努力方向。
2019年02期 v.39;No.424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2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 ] - 鲁小莉;程靖;徐斌艳;王鸯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建模能力既是核心目标,又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两个评估框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对落实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实践有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v.39;No.424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4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2 ] - 鲁小莉;程靖;徐斌艳;王鸯雨;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培养建模能力既是核心目标,又是重要的课程内容。两个评估框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对落实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实践有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v.39;No.424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4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6 ] |[阅读次数:1 ] - 苏小兵;杨向东;潘艳;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我国地理教学和评价提出了新挑战。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整理专家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地理诊断问题的过程信息,形成编码系统,并揭示专家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及其加工特征。研究发现,专家解决地理诊断问题是一个"假设—验证"的迭代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历"问题形成""问题表征""计划—实施"和"因果解释"四个阶段,并运用"尺度思维""地理要素分析"和"类比编码"等思维方式和认知技能。研究的发现可以作为进一步探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模式和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424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2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苏小兵;杨向东;潘艳;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我国地理教学和评价提出了新挑战。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整理专家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地理诊断问题的过程信息,形成编码系统,并揭示专家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及其加工特征。研究发现,专家解决地理诊断问题是一个"假设—验证"的迭代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历"问题形成""问题表征""计划—实施"和"因果解释"四个阶段,并运用"尺度思维""地理要素分析"和"类比编码"等思维方式和认知技能。研究的发现可以作为进一步探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模式和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2019年02期 v.39;No.424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2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万鸽;李燕芳;陈福美;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校音乐教育。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六个省份的3600名四年级学生及其音乐教师和校长进行调研,对学生的民族音乐认知状况、兴趣特点及民族音乐活动参与状况,音乐教师对待民族音乐的态度和技能状况以及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状况、氛围创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为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入、有序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年02期 v.39;No.424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万鸽;李燕芳;陈福美;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学校音乐教育。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六个省份的3600名四年级学生及其音乐教师和校长进行调研,对学生的民族音乐认知状况、兴趣特点及民族音乐活动参与状况,音乐教师对待民族音乐的态度和技能状况以及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状况、氛围创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为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入、有序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9年02期 v.39;No.424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张波;徐玥;
我国数学实验研究数量每年大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逐渐多样化,研究群体出现交互合作,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样,内容逐渐丰富。思辨研究作为其他类型研究的先导,试图廓清数学实验的内涵,构建其理论基础,确认其地位和作用。实证研究则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进展,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实验环境的研究从个别、零散走向系统、整合,数学实验教学从浅层次应用走向深度开发。实验教学课从单独开设走向与其他教学融合。
2019年02期 v.39;No.424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张波;徐玥;
我国数学实验研究数量每年大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逐渐多样化,研究群体出现交互合作,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样,内容逐渐丰富。思辨研究作为其他类型研究的先导,试图廓清数学实验的内涵,构建其理论基础,确认其地位和作用。实证研究则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的进一步进展,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实验环境的研究从个别、零散走向系统、整合,数学实验教学从浅层次应用走向深度开发。实验教学课从单独开设走向与其他教学融合。
2019年02期 v.39;No.424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高红妹;
学校数学课程需要随时代发展而持续变革。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深入总结、反思已有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于2017年颁布了《数学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提出了STEM教育、电子学习、跨课程语文学习、培养共通能力和价值观及态度等四个数学课程持续更新的方向。基于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介,提出立足数学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热点、立足整体视野处理课程改革议题等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2019年02期 v.39;No.424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高红妹;
学校数学课程需要随时代发展而持续变革。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深入总结、反思已有课程改革成果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于2017年颁布了《数学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六)》,提出了STEM教育、电子学习、跨课程语文学习、培养共通能力和价值观及态度等四个数学课程持续更新的方向。基于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介,提出立足数学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热点、立足整体视野处理课程改革议题等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2019年02期 v.39;No.424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正>●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课程论学科体系与教学论学科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统编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新时代教材理论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基础教育以及课程教材教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2019年02期 v.39;No.4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3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正>●新时代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体系、课程论学科体系与教学论学科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统编教材的编写与研究●新时代教材理论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国基础教育以及课程教材教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2019年02期 v.39;No.4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3K] [下载次数:1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正>《40年情境教育在路上》共分三辑,包括《催开教育智慧的花蕾》《倾听时代的声音快乐前行》《大专家牵手"长大的儿童"》。本丛书集中展现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体系创始人李吉林老师40年来在情境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社会影响。本丛书所收录的成果从题材上看,既有论述情境教育理论的论文,也有介绍情境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叙事,还有抒发教育情感的随笔散文。
2019年02期 v.39;No.424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正>《40年情境教育在路上》共分三辑,包括《催开教育智慧的花蕾》《倾听时代的声音快乐前行》《大专家牵手"长大的儿童"》。本丛书集中展现了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体系创始人李吉林老师40年来在情境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社会影响。本丛书所收录的成果从题材上看,既有论述情境教育理论的论文,也有介绍情境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叙事,还有抒发教育情感的随笔散文。
2019年02期 v.39;No.424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3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探索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经教育部相关领导和部门同意,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于201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小学教材论坛"。欢迎踊跃投稿、报名参加。
2019年02期 v.39;No.42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探索新时代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发展路径,经教育部相关领导和部门同意,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于201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小学教材论坛"。欢迎踊跃投稿、报名参加。
2019年02期 v.39;No.42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