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军;
2022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修订工作。本次教材修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目标”的总体原则,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渗透课程标准新理念。新修教材在育人功能、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设计、学习任务群的系统落实、各册教材的进阶性和衔接性、选文文本及注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容量的适宜性,以及图文之间的适配性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当代语文教材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4年10期 v.44;No.492 10-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蓝;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学说和世界历史理论,构建修订教材的总体框架。修订教材坚持“五史”教育,以史育人;根据新课标要求,运用大概念整合教材内容,使其结构化;通过单元、正文、功能性栏目的设计等,全方位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2024年10期 v.44;No.492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世光;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路径;怎样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落实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中实现文件语言、课程语言、教材语言和教学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才能把这一教育主题讲深讲透讲活。
2024年10期 v.44;No.492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德胜;
素养与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与课程话语中的热点,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素养的对立面。关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有这样那样的命题。要澄清这些命题,首先要明了何为知识、何为素养。知识与素养是不同的,但又是交叠融合的,二者不是二元对立的。“化知识为素养”的命题有现实针对性,但其所预设的知识与素养之间的等级关系并不成立,知识转化为素养有可能的一面,也有不可能的一面。知识素养化所设定的主要路径,即知识运用,看似有理,实则存在着诸多漏洞。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需要运用,都能得到运用。学校教育中的所谓知识运用基本上都是虚拟的,不是真正的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境化、纳入学生经验等素养化路径也是相对的、有限的。教育领域中知识学习最适当的方式不是运用,而是理解。素养概念是用来破解知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不是用来否定知识本身的,这一概念本身也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问题。两个概念互相补益,达到均衡,才是理想的状态。
2024年10期 v.44;No.492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健;艾兴;赵渊博;
未来教育赋予了学校课程建设新的时代内涵,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建设立足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着眼于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建设,既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社会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未来课程素养的必然要求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包括了制订未来教育的学校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升级转型以及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学校课程高质量实施。由此,要建构学校课程建设共同体,以课程治理为基本逻辑框架,以课程方案为依据创造性实施课程,实现面向未来的学校办学理念和未来课程的育人目标。此外,以具体学校的实践为案例,剖析了学校在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如何形成开放、健康、智慧的课程愿景,融合、多元、交叉的课程结构,统整、创生、智能的实践样态,从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未来发展奠基。
2024年10期 v.44;No.492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艳玲;
基础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我国教育整体质量的核心议题,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兼顾全体和个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并重、借鉴国际经验并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面临战略定位提升和政策引领加强、教育需求升级和社会发展加快、全球教育变革加剧和国际交流频繁、数字化转型赋能加强和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深化等时代机遇。要实现基础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加强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政策有效落实,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2024年10期 v.44;No.49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鑫;
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号角呼唤教学论研究遵循并彰显鲜明的“中国逻辑”,即研究者在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时代化调整、对域外教学理论学说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所探索的中国道路。中国教学论研究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逻辑起点、以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逻辑基点、以紧跟先进生产力发展为逻辑支点、以聚焦主体生命成长为逻辑原点、以秉持多元共生格局为逻辑落点,在发展征程中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教学论研究的延展,需要以中国为根基、以中国为立场、以中国为引擎、以中国为方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厚植育人情愫、延展功能旨趣,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通,增强中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原创力、实践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熔铸教学论研究独特的“中国逻辑”。
2024年10期 v.44;No.492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军;陈雪纯;
数智化时代的技术更迭与创新正在改变着教学的存在样态,形塑着教学的价值世界。教学存在样态和价值世界的变化,促使教学评价系统呈现出新的价值特性,更加强调目的的智慧性、主体的协同性、内容的交互性和结果使用的创造性。然而,在数智技术赋能教学评价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评价数据存在被算法垄断的风险、评价信息茧房造成人的认知污染、评价过程容易陷入技术中心主义,以及评价结果可能诱发内卷化效应等价值隐忧。重申评价的育人价值立场、提升人的数智评价素养、增强人的评价问题自觉、强化人的批判反思意识,是数智化时代教学评价价值隐忧化解与重塑的必要路径。
2024年10期 v.44;No.492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1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恕敏;左翠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已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为跨学科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指向深度学习的跨学科作业体现出加强知识联系、实现知识内化、增强情感体验的价值,表现出统整性、真切性、实践性、延展性的特征。鉴于此,基于深度学习设计跨学科作业需要提炼本学科主题,统整学科间显性与隐性的关联;统筹核心问题和子问题,创设真实情境;部署进阶式任务,构建实践性和操作性活动;优化多重育人功能,打造深度延伸效应。
2024年10期 v.44;No.492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2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栋;张增田;
教科书研究长期拘于具体学科知识一隅,经验总结有余而理论创生不足,特别是教科书的基本理论,一直处于缺场状态。知识位运行积习、误将碎片化理论扩充当作基本理论研究、文本分析式研究方法对思辨理性的遮蔽,以及长期沉溺在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宏观性解释中等原因致使教科书基本理论长期沉潜。随着“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等理念的提出,以及研究中与实践中对“教科书学”的呼吁,教科书基本理论的存在价值越发显著。其定位是:成为划定与确立教科书研究领域的依据、扩展与创新教科书研究的依据、解释与解决教科书现实问题的依据、编写与使用教科书文本的依据,促使教科书研究与使用更加规范化与合理化。未来,教科书基本理论突破路径在于持守基本、形成体系、注重实用和保持开放。
2024年10期 v.44;No.492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姣姣;王瑞兵;靳玉乐;
数字教材的发展是顺应数字时代学习方式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数字教材伦理风险由潜在逐步走向显在。数字教材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主体伦理向度下的主体价值偏离风险、关系伦理向度下的师生关系异化风险、信仰伦理向度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资源伦理向度下的教育不公加剧的风险,以及算法伦理向度下的责任模糊与隐私风险。究其原因,与数字教材主体伦理素养和数字素养不足、数字教材技术存在内在缺陷、数字教材伦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密切相关。规避数字教材的伦理风险,应建设一体化数字教材培训体系,培养主体前瞻性伦理决策与应对能力;汇聚与融入多元智能数字技术,驱动数字教材伦理风险“三全”治理;完善数字教材的伦理制度规范,建立伦理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机制。
2024年10期 v.44;No.492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梓睿;韩再超;
图文关系是揭示并把握语文教材插图表征机制及其善用之道的逻辑基点。语文教材插图是对文字的阐释和重构,插图通过意指互文、形式呼应、版面联动再现文字的思想与艺术,生成意义表达的同构力量。插图的融入对语文教材的知识存在、教学习惯和文化品格产生复杂且深刻的影响,带来了知识的增殖、身体的参与和文化的浸润,实现了育人空间的延伸。构建图像认知的认识论体系,激活教材文本的语图间性;将插图转化为课程资源,增强图文协同育人的实践成效;提升学生视觉素养,形成图像善用的主体自觉,是实现教材插图育人的根本策略。
2024年10期 v.44;No.492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红恩;
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润化心灵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发挥着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建党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经历了初步创立、逐步规范、稳步完善和快步发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均具有鲜明特征。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现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德育实践理路,坚持德育课程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024年10期 v.44;No.492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欣歆;杨磊;
从课程内容演进的视角梳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的流变,能够厘清提出学习任务群的学理基础,明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学习任务群是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呈现,全面观照了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征、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取向、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学习经验是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不同学习任务群指向不同的学习经验,多种学习经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交织、整合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4年10期 v.44;No.492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云鹏;
大概念、大观念、核心概念等越来越受关注,新课标下单元、主题、任务等教学方式的探索更需要厘清大概念或大观念的提取。学科大观念体现学科本质及其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以主题为单位提取学科大观念更具操作性。学科大观念提取的基本思路是,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学科本质,提炼体现学科本质的核心词,提取包含核心词的有关行为表现的陈述。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以学习主题为单位,提取18个核心词及其相关大观念,分别阐述其含义、关联的内容和教学意义。
2024年10期 v.44;No.492 12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1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立宝;杨诗怡;
统计推理是基于情境的样本数据,利用各种不同的统计方法描述数据获得样本特征,从而通过结果或然的归纳推理来估计总体特征,可以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结论进行可靠的解释检验,得到用于判断或决策的最终结论,具有或然性、逻辑性、可靠性、差异性和情境性特征。由对统计推理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学生统计推理养成的一些教学建议:聚焦样本与总体差异,感受统计推理的或然性;注重原理与方法理解,领悟统计推理的逻辑性;立足推理的或然结果,探寻统计推理的可靠性;对比不同判断决策,评价统计推理的差异性;基于真实的统计问题,体验统计推理的情境性。
2024年10期 v.44;No.492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维臻;钟晓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为使国家安全教育更好地融入化学课程,有必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梳理来明确化学课程中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国家安全教育具有横向领域和纵向维度,与核心素养培育同向,并具有进阶性。中学化学课程涉及《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所建议的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领域,对各领域中的知识要点实现了多数覆盖,化学课程学业要求部分体现了国家安全教育要求。在化学课堂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突出化学学科特质,促使学科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在核心素养培育上形成合力,要作适当的显性表达,并在课程和教材层面提供更多支持。
2024年10期 v.44;No.492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继昭;袁孝亭;
课程的本质之一即学习经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初中地理课程内容,通过“认识+”的呈现方式,整体建构课程内容中的地理学习经验;通过知识、工具和实践内容,兼顾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在学习经验视角下,初中地理课程内容组织具有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和螺旋结构的新特点:第一,通过主题形式,平行搭建地理课程内容组织框架;第二,聚类整合“内容点”,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的一致性;第三,衔接初高中学段,统一组织地理课程内容的进阶过程。深化课程内容结构化理解,可以促进师生更加显性地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引导教学更加注重地理学习经验在新场景中的迁移应用,辅助教师增进素养视角下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化理解。
2024年10期 v.44;No.492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峰;王晓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呈现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的完整逻辑和价值体系。在戏剧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戏剧教育理念和戏剧教育模式造成了对戏剧课程核心素养认识上的混乱,而完整意义上的戏剧课程体系的缺乏,使戏剧课程核心素养难以全面达成。因此,在戏剧课程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上,需要坚持以戏剧的“艺术创造”作为戏剧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戏剧的“人文底蕴和哲理品性”作为戏剧课程的价值追求,以戏剧的“学科综合”作为戏剧课程的重要保障。
2024年10期 v.44;No.492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为我国义务教育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绘制了蓝图。对新课标进行系统阐释、深入研究和全面落实是当前基础教育界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鉴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编辑室《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于2022年6月起,积极策划“新课标研究”专栏,连续刊发五十多篇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经精选精编,我们结集出版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阐释与研究》一书。
2024年10期 v.44;No.4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请各位作者将自己的文章投到平台网址https://bkstg.pep.com.cn上本刊及其相应的学科。对于不便进行学科归类的稿件,可以投到杂志的“综合”栏目。原来公布的投稿邮箱不再接收任何稿件。三个月后,作者没有接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24年10期 v.44;No.49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一、征稿主题(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叶圣陶对语文课程性质、学科任务等诸多语文命题的思考,在读书方法与习惯、课文分类施教、语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思想,关于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经验等作文教学主张,以及这些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借鉴价值。(二)叶圣陶教材编写思想研究: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及其对编好、用好修订版统编语文教材的启发意义。
2024年10期 v.44;No.492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精神落地,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课程、教材与教学三大体系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于2024年11月15—17日在广西举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2024年学术会议”,欢迎报名参加。一、会议组织主办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单位:人教期刊编辑室,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协办单位:人教文化交流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二、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5—17日(15日全天报到,17日下午离会)
2024年10期 v.44;No.492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